日本还没沉没,韩国先要消失?072的生育率比战争还可怕
汉江的奇迹,似乎流到了尽头。那股曾经撑起一个国家的精气神,正在肉眼可见地干涸。
最近韩国统计部门公布了一个数字,2024年的出生率,从去年历史最低的0.72,稍稍回暖到了0.75。可韩国媒体脸上没有半点喜色,这感觉就像一个ICU里的重症病人,医生告诉你他还能多喘两口气,听着实在不像个好消息。
这些年,大家总爱讨论日本,说那地方又是地震又是海啸,会不会哪天就从地图上抹去了。没想到,隔壁的韩国一声不吭,倒像是在争抢“全球首个自然消失国家”这顶不怎么光彩的帽子。
日本那是天灾,躲不开。韩国这头,纯粹是自己把自己往绝路上逼,一场彻头彻尾的人祸。
曾经奔腾不息的汉江,进入新千年后,好像被按下了慢放键,渐渐成了一潭泛不起涟漪的死水。
北边的邻居时不时秀一下肌肉,国内的青瓦台成了总统们的“最佳宿命地”,进去一个又一个。那几个一手遮天的财阀家族,天天上演着比韩剧还精彩的内斗大戏。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,把“盟友”当抹布,越拧越干。东边那个庞然大物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崛起。
里里外外的压力一叠加,韩国经济那几个漂亮数字,就像退潮一样往下落。老百姓的福利待遇,一件件被收回,街头巷尾的抱怨声,几乎要盖过K-POP的喧嚣。
韩国的精英们也想过办法,大学拼命扩招,想让年轻人多条出路;鼓励企业出海,去外面抢地盘。可惜,雷声大雨点小,折腾了一圈,啥也没改变。
他们自己也在反思,怎么就混到了这步田地?
咱们站在圈外看,其实那点事儿,一清二楚。
你把韩国地图摊开看,就像一张揉皱了的纸,几个大城市是墨点,稀稀拉拉,根本撑不起一张完整的工业大网。
有个笑话特别能说明问题,韩国电视台的女主播报天气,穿着靓丽的短裙,挨个城市报了一遍,最后来一句总结:“全国有雨!”
巴掌大的地方,连天气都懒得搞差异化。这片乌云,也就这么笼罩在了所有韩国人的心头,把整个民族的性格都压得有点变形。
“卷”,这个字简直就是刻在每个韩国人基因里的魔咒。
上学,是为了挤进那几所屈指可数的“SKY”名校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
进了大学,以为能松口气?想多了,新一轮的竞争才刚开始,为了毕业后能有份体面的工作。
找到工作,更是卷到了极致,因为房子、车子、票子,每一样都得拿命去换。
好不容易稳住了生活,下一步就是结婚、生子,然后把自己的孩子再送上这条一模一样的传送带,重复自己这身不由己的一生。
这哪里是愚公移山,分明是愚公在自家门口堆山,一代又一代,最后把所有人的路都堵死了。
所以,韩国的年轻人不干了,他们选择用最消极的方式来反抗——躺平。
他们想明白了,自己这二十多年活得像个陀螺,忙忙碌碌却不知所谓,凭什么还要再拉上一个异性,以婚姻和爱情的名义,手拉手跳进同一个火坑里?
于是,首尔的酒吧、夜店里,挤满了眼神空洞的年轻人。他们用酒精麻痹自己,信奉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,至于明天太阳升起时会怎样,谁在乎?
这种情绪像病毒一样,迅速在全国蔓延,成了另一种无法输出国门的“韩流”。
当世越号的冰冷海水吞噬掉数百个年轻生命,当梨泰院的狂欢变成窒息的坟场,韩国的年轻人算是彻底看明白了。他们不是国家的未来,而是当权者眼中,随时可以被献祭的冰冷数字。
一种无声的报复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:“你们这些老家伙不把我们当人看,那我们就让你们后继无人!”
整个国家,终于到了要为这场失控的狂欢付出代价的时刻。
去年那个0.72的出生率,到底有多吓人?我们打个比方,假如上海的生育率掉到这个水平,只需要两代人的时间,这座拥有25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,就会萎缩到只剩下600万,街上将冷清得可怕。
这还只是一个城市。放眼全球发达国家俱乐部(OECD),人家的平均生育率好歹还维持在1.5左右,韩国倒好,直接把地板给砸穿了,成了独一档的存在。
讽刺的是,在上世纪60年代,韩国经济准备起飞的时候,还有社会学家忧心忡忡地计算:如果一个韩国妇女平均生6个孩子,用不了两代人,韩国就要被人口爆炸给撑破了。
谁能想到,同样是两代人的光景,历史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,韩国面临的,却是人口减少到亡国的危机。
60年代的那批人,大概也没意识到,他们创造的“汉江奇迹”,最后会变成压在子孙后代身上的一座大山。
韩国早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。年轻人拼死拼活地工作,工资条上却要被划走一大块,用来供养上一代人的退休金。
有人预测,到2070年,韩国65岁以上的老人将占到总人口的46%。这意味着,你走在街上,随便碰见两个人,其中一个就是等着领养老金的。
到时候,电视剧《鱿鱼的游戏》恐怕就不再是虚构了。为了争夺稀缺的生存资源,年轻人和老年人或许真的要被扔进一个斗兽场,用生命去博取那几百分之一的暴富机会。
现实,往往比戏剧更残酷。
作为国家心脏的首尔,生育率更是惨不忍睹,只有0.59!
这座韩国最繁华的城市,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变成一个巨大的养老院。再过几十年,街道上可能只剩下步履蹒跚的老人,整个城市死气沉沉,最终沦为一座地图上的“活死城”。
一个词在韩国年轻人中悄然流传——“地狱朝鲜”(Hell Joseon)。这可不是什么网络段子,是他们对自己生存状态最绝望的呐喊。
韩国政府当然也急了,新上任的总统尹锡悦急得团团转,开始搞各种亡羊补牢的措施。
比如,他们最近在正儿八经地讨论,要不要搞“每周4.5天工作制”。
专家的说法很委婉,说长时间工作让韩国人无法兼顾家庭。说白了,就是年轻人都被榨干了,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生孩子?
可这种提议,在当前这种全民内卷的环境下,更像个笑话。大家都在一艘快沉的船上,谁敢先放下手中的桨?所有人都盼着别人先倒下,自己能成为那个幸运的幸存者。
韩国人自己算过一笔账,要把一个孩子拉扯到大学毕业,花销折算下来,差不多是普通工薪族不吃不喝干上十来年的总收入。高昂的教育成本和房价,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年轻人心头。
这种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行为,只会让沉没的速度加快。
整个韩国,从上到下,都被一套僵化的制度和扭曲的民族习性给困住了。政局动荡、经济下行、高房价、低收入、老龄化、少子化,再加上最近的医生集体辞职风波,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,根本不是少上半天班就能解决的。
韩国政府还是太天真了。他们拍脑袋想出的这些所谓“良方”,顶多算是一针暂时的麻醉剂,根本动不了已经深入骨髓的癌细胞。
夜幕降临,今天的首尔街头,依旧灯火璀璨,车水马龙。
只是,当你仔细去看那些穿梭在霓虹灯下的年轻面孔,看到的不再是意气风发,更多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麻木与疲惫。
谁不想活得好一点?可对他们来说,光是“活着”这两个字,就已经耗尽了全部力气。
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策失灵,而是一个民族集体梦想的破产。当年轻人对未来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时,一个国家的生命力,也就走到了尽头。
中国股票配资网在线登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